粤府〔2021〕6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9日
一 、出台背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十三五”时期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 ,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 ,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十四五”时期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 。广东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在广东探索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 ,意义十分重大 。为统筹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 ,共同组织编制《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 ,该《规划》是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 ,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呈现“五期叠加”的新阶段 。
一是绿色转型机遇期。“十三五”时期 ,我省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50.8%提升至2020年的56.5% ,比全国 、江苏 、浙江分别高2 、4 、0.7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6.1%和31.1%,比2015年分别提高7.6 、5.5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 ,我省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 ,珠三角超过半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均超过国际惯例警戒线30%水平 ;绿色产业发展薄弱、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 ,制造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二是低碳发展关键期 。“十三五”时期 ,我省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能源清洁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煤炭 、石油、天然气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比重约为33% 、26% 、11%、30%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9% ,比全国 、江苏 、浙江分别高14、19 、9个百分点 。但我省减污降碳协同性不强、能耗和碳排放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我省单位GDP能耗约是英国、德国 、日本 、美国的2.5 、2 、1.9和1.5倍 。“十四五”时期 ,我省要抓住降碳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 ,以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 、开展节能降碳技术创新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三是环境治理提质期 。“十三五”时期 ,我省环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5% ,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连续6年全面稳定达标 ,PM2.5浓度下降到22微克/立方米 ,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100%达标 。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仍然薄弱 ,重点流域水质达标基础仍不牢固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短板依然突出 ,2020年全省臭氧年平均浓度138微克/立方米 ,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66.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51.5%。“十四五”时期 ,是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问题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四是体制创新攻坚期 。“十三五”时期 ,我省出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方案 ,制修订城乡生活垃圾管理 、绿色建筑 、湿地保护等30多部地方性法规 ,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部分制度之间缺乏统筹衔接 、改革合力不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
五是绿色合作深化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合作交流交往密切 ,在粤举办的生态文明 、节能环保 、绿色低碳国际会议 、绿色技术推广日趋增多 。“十四五”时期 ,我省要抓住“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刻洞察国际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通过多形式 、多样化的绿色合作 ,推动绿色标准 、绿色技术、绿色装备 、绿色服务等走出去和引进来 。
三 、主要思路
“十四五”时期 ,为推动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新突破 、绿色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美丽广东建设展现新面貌 、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新水平 、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新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新风尚 、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如下 。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考察时指出 ,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 ,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我省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 。
二是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我省要积极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施工图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攻关 ,高质量编制我省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
三是认真落实“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我省要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主体功能区定位 ,推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沿海经济带在做好节能挖潜的基础上加快形成新的绿色增长极,北部生态发展区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要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我省要加快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全面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 、激励约束并重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四 、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共9章33节 ,设置6大重点任务 、20项主要指标(5项约束性指标和15项预期性指标) 、11个专栏(细化有关重点工程 、重点举措和重点改革事项)及附件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表 。
一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制定分地区分行业分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到2025年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以上 ,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800万千瓦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800万千瓦。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构建陆海一体 、协同有序 、绿色活力的海洋空间 。到2025年 ,形成“一核两极多支点 、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
三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持续打好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推进生活污水提质增效 ,加大配套管网建设改造 ,强化固体废物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 。到2025年 ,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 ,珠三角地区全部行政村、粤东西北地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建设标准 。
四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开展新一轮绿美广东大行动,强化湿地和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到2025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9% ,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2%。
五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管控制度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到2025年,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基本完善。
六是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大力培育生态文化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扩大绿色产品消费 ,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到2025年 ,全省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 ,珠三角地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总体达到50%左右 、粤东西北地区达到25%左右 。